系統配管是干油集中潤滑系統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管路系統的合理布置、管路材料及連接方式的正確選擇能確保整個系統正常工作,可靠地向各個潤滑點供送潤滑劑。在設計時應盡可能采用標準的配管材料和管路附件,這樣可以降低配管的費用,便于安裝、維修。
?
管路材料及規格的選擇
主管路及分支管路
主管路及分支管路是指潤滑泵至分配器及分配器至分配器之間的管路。此類管路應選擇采用符合?GB8163 -87?《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標準要求的冷拔(冷軋)無縫鋼管。材料選用?10、20。主管路的規格根據潤滑系統的公稱壓力、管路的長度、油脂的流動阻力等因素選擇。雙線系統的分支管路推薦選用外徑?14?或?18?的無縫鋼管。單線遞進式系統中分配器之間的分支管路推薦選用外徑?8?、?10?、?12?、?14?的無縫鋼管。管路規格推薦按表一、表二選用。
表一??螺紋連接用鋼管
外徑?(mm) |
14 |
18 |
22 |
28 |
34 |
公稱通徑?(mm) |
8 |
10 |
15 |
20 |
25 |
壁厚?(mm) |
3.0 |
3.5 |
3.5 |
4.0 |
4.5 |
容積?(ml/m) |
50.2 |
95.0 |
176.7 |
314.2 |
490.9 |
重量?(kg/m) |
0.814 |
1.25 |
1.60 |
2.37 |
3.27 |
?
表二 焊接或卡套連接用鋼管
外徑(mm) |
4 |
5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壁厚(mm) |
0.5 |
0.75 |
1.0 |
1.5 |
1.5 |
2.0 |
2.0 |
2.5 |
2.5 |
3.0 |
3.0 |
容積(ml/m) |
7.1 |
9.6 |
12.6 |
19.6 |
38.5 |
50.3 |
78.5 |
90.5 |
132.7 |
153.9 |
201.1 |
重量(kg/m) |
0.043 |
0.079 |
0.12 |
0.24 |
0.31 |
0.49 |
0.59 |
0.83 |
0.95 |
1.26 |
1.41 |
外徑(mm) |
25 |
28 |
30 |
32 |
34 |
38 |
40 |
42 |
48 |
50 |
60 |
壁厚(mm) |
3.5 |
3.5 |
4.0 |
4.0 |
4.0 |
4.5 |
4.5 |
4.5 |
5.0 |
5.0 |
5.5 |
容積(ml/m) |
254.5 |
346.4 |
380.1 |
452.4 |
530.9 |
660.5 |
754.8 |
855.3 |
1134.1 |
1256.6 |
1885.7 |
重量(kg/m) |
1.86 |
2.11 |
2.56 |
2.76 |
2.96 |
3.72 |
3.94 |
4.16 |
5.30 |
5.55 |
7.39 |
?
潤滑管路
潤滑管路是指分配器至潤滑點之間的管路。此類管路應選擇采用符合GB8163-87《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標準要求的冷拔(冷軋)無縫鋼管。材料選用?10?、20。管路規格推薦按表二選用。也可以采用符合GB1527- 87《 拉制銅管》標準要求的拉制紫銅管,材料選用T3。管路規格推薦按表三選用。
?
潤滑管路用銅管
外徑?(mm) |
6 |
8 |
10 |
14 |
壁厚?(mm) |
1.0 |
1.0 |
1.5 |
2.0 |
容積?(ml/m) |
12.6 |
28.3 |
38.5 |
78.5 |
重量?(kg/m) |
0.14 |
0.196 |
0.356 |
0.67 |
?
運動部分用管路
系統中機器移動、轉動部件之間所用的分支管路、潤滑管路推薦采用?Q/YT330-98《高壓膠管總成》中所列的高壓軟管。
?
管路連接方式的選擇
主管路及分支管路
(1) 推薦選用焊接式或錐密封連接形式。對于管子外徑不大于?18?的管路也可以選用卡套式連接。
(2) 螺紋連接式管路只能用于公稱壓力不大于?2OMPa?的系統。
?
潤滑管路
推薦選用卡套式連接方式。用鋼管時選用卡套式管接頭,用銅管時選用銅管用接頭。
管路設計安裝中的注意事項
(1) 對于腐蝕性環境,管路材料應選用符合?GB2270-80《不銹鋼無縫鋼管》標準要求的冷拔(冷軋)不銹鋼無縫鋼管。
(2) 管子內必須清潔,不允許有氧化皮、銹斑等雜質。采用卡套式連接的管路組裝前管子要進行表面處理。采用焊接式連接的管路,焊接后再進行表面處理。
(3) 要用切管器切割管子,不要用鋸子鋸,以免產生鐵屑。
(4) 彎管時盡量采用冷彎,避免熱彎,防止產生氧化皮。
(5) 管路布置應盡量避開溫度太高或太低的地方。高溫將造成油脂老化變質,低溫將增大油脂的流動阻力。
(6) 管路應布置在被潤滑的設備或墻壁上,用管夾固定。應布置在沒有機械干涉,便于觀察及維修的地方。